置顶

企业现场管理:提升竞争力的关键,从优秀标准到方法实践

作者:admin | 分类:招聘求职 | 浏览:50 | 时间:2024-09-11 09:04:41

现场管理是一个企业的企业形象、管理水平、产品质量控制和精神面貌的综合体现,是衡量一个企业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所以客户是需要做现场验厂的,特别是国外客户,永远相信自己的眼睛。

诚然,良好的生产现场管理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因为它有很强的“说服力”。对于企业本身来说,这是企业应尽的责任,通过消除“漏、蒸、漏、滴”和“脏、乱、差”的状况,提高产品质量和员工素质,确保安全生产。

生产现场管理方法目录

1. 卓越现场管理的标准与要求

2.现场管理的基本方法

3. 生产现场的质量控制

四、现场组织架构设计原则及职能

5.生产现场员工管理

6. 生产计划要求

7. 控制生产成本

8. 站点管理系统

1. 卓越现场管理的标准与要求

1.1什么是现场管理:运用科学的管理制度、标准和方法,对生产现场各种生产要素,包括人(工人和管理人员)、机器(设备、工具、器具)、材料(原材料)、方法(加工、检测方法)、环境、信息等资源进行合理和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检测,使它们保持在良好状态,实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生产的目标。

1.2 卓越生产现场管理标准

01)合理的人员配置和匹配技能;

02)材料、工具摆放整齐;

03)场地规划、标记清晰;

04)工作流程有序;

05)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06)现场环境、卫生、清洁;

07)设备状况良好,运行正常;

08)安全有序,物流顺畅;

09)数量、质量保证和均衡监管;

10)登记、统计应当做到记录准确,不得遗漏。

1.3 现场管理六要素(5M1E分析法)

现场管理的六大要素为:人、机、料、方法、环境、测量。

1)人:操作人员的认识素质、技能、身体状况等;

2)机械():设备和测量仪器的精度、维护状况等;

3)材料():材料是否能满足所要求的性能等;

4)方法():生产工艺、设备选择、操作规程等;

5)测量():测量方法是否标准、正确;

6)环境():工作现场的技术要求、清洁情况等;

由于这5个因素的英文名称首字母分别为M和E,因此缩写为5M1E。

2.现场管理的基本方法

企业统计员岗位职责_统计员岗位责任制_统计岗位职责描述

2.1 “5S”现场管理

2.1.1什么是“5S”现场管理?它起源于日本,主要由整理(Seiri)、整顿()、清扫(Seiso)、清洁(Clean)、品质()五个单词的缩写组成。日语单词罗马化的第一个字母是“S”,所以缩写为“5S”。

企业统计员岗位职责_统计员岗位责任制_统计岗位职责描述

2.1.2“5S”的基本内容:

1)整理(SEIRI):区分要用的东西和不要用的东西,将不要的东西清理掉;

2)整改:使用物品应按规定摆放在应在的位置,摆放整齐企业统计员岗位职责,标志明显;

3)清扫(SEISO):清除现场污垢,防止污染:

4)清扫():将前期3S推行的做法制度化、标准化。落实并维持成果;

5)素养():每个人都按照规则行事,形成标准,养成良好的习惯。

统计员岗位责任制_统计岗位职责描述_企业统计员岗位职责

2.1.3“5S”管理方法要求:

2.1.3.1 安排

实用方法:红牌操作。发红牌的标准是:1)物品不明;2)物品过期

(参考物品使用频率及标准摆放方式)

2.1.3.2 整改

要落实上一步的整理工作;安排工序,确定摆放位置;规定摆放方式;标明定位;对物品进行现场标识(目视管理的重点)。

整改重点:

1)组织应该创造一种任何人都可以立即取出自己需要的东西的情况;

2)站在新员工和其他专业人员的角度,更清楚什么应该放在哪里;

3)无论是摆放的位置还是所摆放的物品,都应该想办法让它们可以立即使用;

4)另外,使用后应能容易地恢复原状,若未恢复原状或放错位置,您能立即知道。

2.1.3.3 清洁

清洁提示:

设立保洁责任​​区(室内、室外);定期清扫,清除污垢;定期保洁,消除污染源;建立保洁标准,形成常态。

保洁内容:

日常保洁,清除污垢;文件、档案清洁;机器设备清洁;公共区域清洁。

2.1.3.4清洁:将上述3S推行做法制度化、标准化,并落实及维持成果。

清洁提示:

a.落实第一个3S工作;

b.建立目视管理的基准;

c.制定审计办法;

d.制定奖惩制度并强化执行;

e.保持5S意识;

f. 高层管理人员经常带头进行检查,以引起注意。

2.1.3.5素养:培养员工良好习惯、遵守规则;提高员工文明礼貌素质;营造团队精神。

统计员岗位责任制_统计岗位职责描述_企业统计员岗位职责

识字内容:

a.持续推行第一个4S,直到成为习惯;

b.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供大家共同遵守;

c.制定礼仪规则;

d. 教育培训(加强新人员);

e. 推动各种精神提升活动(晨会、礼仪活动等)。

2.1.4 推行“5S”现场管理方法的步骤

统计员岗位责任制_企业统计员岗位职责_统计岗位职责描述

1.作业标准化定义:

所谓作业标准化,就是在对作业系统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将现行作业方法的每一个操作程序、每一个动作进行分解,以科学技术(特别是工业工程)、规章制度和实践经验为依据,以安全、质量、效率为目标,改进作业流程,形成优化的作业程序,逐步达到安全、准确、高效、省力的作业效果。

2、作业标准化的作用:

(1)标准化作业把复杂的管理和程序化作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管理有规矩、工作有程序、行动有标准。

(2)推行标准化作业,可以优化现有的工作方式,改变不良的工作习惯,使每个工人都能按照统一的工作方法进行工作。

(3)标准化操作,使安全规章制度具体化。

(4)规范化作业还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标准制定要求:

(1)目标导向:即按照标准做,总能生产出同样质量的产品。因此,与目标无关的文字和内容不应该出现。

(2)显示因果关系:例如“焊缝厚度应为3微米”是一个结果,应描述为:“焊工使用3.0A的电流,持续20分钟,获得3.0微米的厚度。”

(3)准确性:避免抽象:“拧螺丝时要小心。”小心是什么意思?这种模糊的词语不合适。

(4)量化-特异性:每个阅读标准的人都必须能够以相同的方式解释它。为了实现这一点,标准应该使用更多的图形和数字。

(5)实事求是:标准要具有实效性、可操作性。

(6)修订:及时更新、修订标准。

4.如何制定作业标准?

企业统计员岗位职责_统计岗位职责描述_统计员岗位责任制

5.操作标准化应注意的问题:

(1)标准的制定要科学、合理;

(二)坚决不搞形式主义;

(3)不要采取一刀切的做法,需要时再制定政策;

(4)确保定期进行。

1、目视管理的含义:

目视管理是利用各种视觉感知信息以直观的形象和适当的色彩来组织现场生产活动,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管理方法,也是运用视觉进行管理的科学方法。一种以开放性和直观显示为特征的管理方式。

2.目视管理的内容与方法:

红牌、广告牌、信号灯或异常信号灯、操作流程图、提醒牌、警告牌、区域线、警示线、告示牌、生产管理牌等。

3、目视管理的作用:

(1)快速、高效地传递信息;

(2)视觉直观地揭示潜在问题和浪费,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企业统计员岗位职责_统计岗位职责描述_统计员岗位责任制

(3)客观、公正、透明;

(4)推动企业文化的建立和形成;

(5)透明度高,便于现场人员互相监督,起到激励作用;

(6)有利于产生良好的生理和心理效应。

4、推行目视管理的基本要求:

统一:目视管理要标准化;

简单性:各种视觉显示信号应易于理解、一目了然;

清晰:所有视觉显示信号都应清晰且位于适当位置,以便现场人员能够看到和理解;

实用:不花任何多余的钱,得到实用的效果;

严格:现场所有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相关规定,纠正错误,奖罚分明。

3. 生产现场的质量控制

生产现场管理是质量管理的核心,是质量管理的基础环节,做好生产现场的质量管控是每个制造企业的重要工作,今天我们倡导TQM,这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我们主要就简单讲一下,大家要详细学习和实践TQM。

3.1 在全面质量管理中运用PDCA循环

P(Plan)——规划阶段

D(Do)——执行阶段

C(Check)——检查阶段

A()——加工阶段

统计员岗位责任制_统计岗位职责描述_企业统计员岗位职责

3.2 如何使用因果图(又称鱼骨图)

因果图,又称鱼骨图,是一种用来列出问题的原因并对众多原因进行分类和分层的图表。

统计岗位职责描述_统计员岗位责任制_企业统计员岗位职责

第1步:特点是“生产效率低”

第二步:找出一般原因,从5M1E方向入手

统计员岗位责任制_企业统计员岗位职责_统计岗位职责描述

步骤 3:找到导致大原因的小原因

企业统计员岗位职责_统计员岗位责任制_统计岗位职责描述

第四步:找出主要原因并圈出

企业统计员岗位职责_统计员岗位责任制_统计岗位职责描述

第五步:重新分析主要原因

企业统计员岗位职责_统计员岗位责任制_统计岗位职责描述

第六步:根据提出的原因制定改进计划,并逐项实施,直至取得效果。

4.生产现场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和作用

4.1生产现场组织是公司的最基层组织,一般有三种组织架构,即直线型、职能型、直线职能型,趋向于尽可能的扁平化。

统计员岗位责任制_统计岗位职责描述_企业统计员岗位职责

企业统计员岗位职责_统计员岗位责任制_统计岗位职责描述

4.2 场地组织设计原则:

(一)统一指挥原则

(2)权利和责任平等原则

(三)适度集中与分散的原则

(四)按任务分工和按人分工相结合的原则

统计员岗位责任制_企业统计员岗位职责_统计岗位职责描述

4.3生产现场组织机构的职能一般根据其具体的工作任务制定,可参照岗位说明书制定。

4.4生产现场组织架构设计要求:简洁、职责明确、便于指挥。下属单位一般在8-15人之间或(工作小组),原则上不设副职。

5.生产现场员工管理

5.1 优秀生产车间主任的标准

5.2生产现场管理内容:

(01)严格执行制度

(02)提高员工技能

(03)关爱员工

(04)积极处理问题

(05)上下行信息传递

(06)修改管理制度

(07)设计科学的操作流程

(08)提高工作效率

(09)确定产品质量

(十)安全生产

(11)实行员工绩效考核

6. 生产计划要求

生产计划是企业为了生产出满足市场需要或顾客要求的产品而制定的生产时间、生产数量、生产质量要求等的总体计划,现场生产经理是生产计划的主要负责人,也是生产操作人员之一。

6.1生产现场管理人员参与生产计划的要求:

(01)客观描述生产能力;

(02)提供产品质量保证指标;

(03)准确评估生产成本。

6.2管理人员执行生产计划的要求:

(01)优化操作流程;

(02)解决瓶颈问题;

(03)协调机台与物料的关系;

(04)提高生产效率;

(05)及时沟通信息。

统计岗位职责描述_统计员岗位责任制_企业统计员岗位职责

7. 控制生产成本

7.1生产成本控制的概念: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对形成成本的各种因素,严格按照预先制定的标准(即标准成本法)进行监控,发现偏差及时采取措施纠正,保证生产过程顺利进行。各种资源的消耗和费用支出都被限制在标准规定的范围内。

7.2生产成本控制方法:

(01)建立成本标准:

a.规划指标分解方法;

b. 预算法;

c.配额法。

(02)监管成本的形成;

(03)及时纠正偏差;

(04)利用管理控制生产成本。

7.3影响生产成本的主要因素:

7.4 成本管理的有效方法

7.4.1 消除浪费

7.4.2 提供良好的员工培训

(01)增进员工对公司的了解;

(02)提高员工自身修养,减少事故的发生;

(03)加强员工纪律,降低员工流失率;

(04)培训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消耗

(05)可以增强员工的自信心,提高员工的团队合作和协调能力。

7.4.3 流程设计

工艺设计是对整个车间的原材料加工、零件加工、部件加工、装配等活动的组织与物流工程的设计。

(01)建立流程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运作效率,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02)流程其实就是将工作经验外化为书面知识(流程图、流程说明),以便于复制企业统计员岗位职责,使企业达到快速、低成本扩张的目标。

(03)简化是流程管理的本质。

(04)流程管理的生命力在于不断评估流程的适应性,不让其成为官僚主义的借口。

7.4.4 多因素理论

a.员工成本管理意识;综合素质;集体意识;

b.企业主人翁意识;工作态度和责任感;

c.员工之间、员工与领导之间的人际关系。

a.使成本控制意识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b.在员工行为规范中引入内部约束和激励机制。

8. 站点管理系统

8.1生产现场管理制度的作用:规范生产现场员工组织工作,实现均衡、安全、文明生产,实现优质、高效、低耗。

8.2生产现场管理制度内容:

质量管理、工序管理、位置管理、设备管理、工具管理、测量管理、能源管理、劳动纪律(包括员工士气)、安全生产。

现场管理制度必须科学、实用、严格执行。

鲁迅曾说过:“日本人可怕的是太认真,中国人可怕的是太大大咧咧”。

现场管理可谓“八段锦”,精通之人,方能把持得住。

发表评论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