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年人才网上线引发热议:银发族再就业能否迎来职业第二春?
作者:admin | 分类:家政服务 | 浏览:187 | 时间:2025-01-03 22:03:18不久前,由中国老龄协会老年人才信息中心主办的“中国老年人才网”正式上线,标志着我国老年人才信息数据库和老年人才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正式启动。上线两天,就吸引了5000余名求职者、100多家企业报名。一时间,老年人再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麦当劳招聘退休员工”的话题一度成为网络热议话题。
“银发族”再就业能否迎来职业生涯“第二春”?愿意就业的老年人的初衷和期望是什么?这会成为社会新常态吗?除了鼓励,还应该怎样保障老年人的劳动权益?带着一系列问题,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银发”声音
放松心态,期待“晚年多产”
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提到:根据社会需要和可能,鼓励老年人依法自愿、力所能及地从事经营生产活动。也就是说,一些刚刚退休、身体状况尚可、还有一定余力的“年轻”老人,完全可以继续发挥作用,参与社会劳动。
事实上,老年人再就业并不是一个新话题。天津人常说“补差额”,意思是老人“不休息地退休”,另谋出路,贴补生活费。过去,“补差”多是靠赚取收入来弥补经济“差”。如今,老年人有更多理由选择“补差价”,寻找更多样化的工作。采访中记者发现,愿意参加工作的老年人虽然年龄不同、目的不同、就业方式不同,但普遍心态宽松。与其说是“再就业”,不如说是在晚年选择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不要接受衰老,永远保持年轻”
“我认为有技能、社会经验丰富的人退休后再就业的可能性很大。”陈女士今年50多岁,在单位负责人力资源工作。虽然距离退休还有几年的时间,但她已经开始为退休做准备了。制定就业计划。 “不是因为经济压力,是因为我不想每天在家闲着,我觉得自己一点也不老,我想找点有意义的事情做,让自己的生活保持年轻。”
根据工作经验,陈女士计划退休后找一份商业保险和养老金规划方面的工作。 “相当于转型做生意,做生意需要有业绩,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虽然会有压力,但我现在的专业和资源都可以用,我觉得我可以把自己的技能运用到新的领域。”充满能量!”
陈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很多朋友退休后都找到了工作。在他们看来,老年人再就业是丰富老年人生活、充实晚年生活的一种方式。既可以利用他们剩余的精力,又可以缓解社会的养老压力。
“也许是因为职业的特点,我身边和我同龄甚至比我大的人退休后都不愿意闲着,有的70多岁了还能在公司兼职,他们对工作充满热情。”生活也感染了我。”陈女士说。
采访中,记者遇到了很多与陈女士有类似想法的人。他们大多从事专业性强的工作,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明确的规划。对于这些人来说,退休并不意味着职业生涯的结束,而是一个改变轨道、重新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不过,像我们这样的人大多数都是工作狂,总是害怕闲着。我希望重新就业时,能用平常心去应对,也需要慢慢调整适应晚年的生活。” “别忘了我的晚年应该是悠闲而有趣的。”陈女士开玩笑地说。
“万一出了什么问题,那就麻烦了。”
“要重新聘用老年人,至少要身体健康,有一定的技能。老年人很难找到合适的岗位,用人单位也要考虑性价比。这么老的人谁敢招你?”年龄?” 76岁的孙先生说。非常真实。
与那些“不愿意接受老年”的新退休老人相比,接近70岁甚至更老的老人对再就业的信心较小。主要原因是他们对自己的年龄、身体状况和雇主的态度感到担忧。
“退休后的头几年,雇主重新聘用我,让我留下来照顾年轻人。后来我有了孙子,我自然要回家帮忙照顾他。现在我孩子大了,空闲时间多了,我还是得去“我真的很怕适应不了工作”,孙大爷坦言也不是不想。出去换个环境,他只是支持因为适合他的工作数量有限。
“我以前在职场做技术员,但退休这么多年,知识已经失去了联系,没有地方学习。如果我要找一份保安或者管家的工作,我觉得我体力不够,我向主管询问了几个“弥补差距”的地方,当人们听说我的年龄时,他们都拒绝了我,我们也理解公司不想雇用年龄更大的人。如果出现问题,就会发生。麻烦了!”
虽然没有抱有任何期望,但孙大爷还是希望以后能有更多适合老人的岗位,尤其是相关权益保障能完善一点,让老人安心找到工作,让企业可以用人安心。
社区潜力巨大,满足就业“燃眉之急”
“社区给我们找零工,还请了师傅来教我们,学会了简单的手工活蚂蚁家政公司招聘信息,我们不仅可以照顾家庭,还可以赚钱贴补家庭收入,增加了更多的收入。”我们的生命安全。”北辰区清(广)元街道盛福园社区成立了“蚂蚁工坊”,居民李阿姨是这里的第一批“员工”。
盛福园社区是我市最大的公共租赁住房社区,独居群体较多,老年人、低收入群体等需要特别关注的群体也较多。为此,社区探索建立“蚂蚁工坊”灵活增收平台,吸引居民利用空闲时间学习简单手工活,解决群众“就业难”。
无独有偶,在采访多家专门从事养老服务的社会组织时,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平时在社区里见到老人时,很多人都会或多或少地表达出再就业的意愿。其中,部分人因家庭经济原因希望增加收入贴补生活。对于这些老年人,社区携手社会组织、共建单位满足就业需求。
“我们招募了一些老人到社区老人服务中心、日托中心工作,也积极帮助他们对接其他岗位。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在服务社区老人的同时,我们也尽力创造需要再就业的老年人可以出一份力。”天津通搜社会工作服务发展中心主任贾继宇说。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其他一些城市也开始探索让老年人更广泛地参与经济社会活动。家住北京和天津的高先生告诉记者,北京街头经常可以看到身穿黄衫、举着小红旗的老年志愿者,他的父亲就是其中之一。 “我每天早上工作两个小时,晚上工作两个小时,不用错过买菜、散步的时间,也能为维护城市秩序做出贡献。看老人有一个充实的一天,当我们不在身边时,我感到更加安心。”高先生说道。
市场分析
“银发”就业或成新常态
近日,记者登录多家知名大型网络招聘平台发现,在天津,针对50岁至60岁人群的招聘岗位相对较少。在有限的招聘岗位中,岗位职能主要集中在两类: :一是技术操作岗位,如维修电工、化学操作、清洁、保安等;另一类是专业知识、技能和管理职位,如工程师、专业顾问、生产经理、厂长、财务等。60岁以上的招聘职位很少。在一些招聘网络平台上,该年龄段的招聘数量几乎为零。
对于这一现象,51job职场顾问张一桐表示,虽然目前针对50岁以上人群的招聘岗位有限,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推动年轻人再就业,“银发族”的再就业人们”可能会成为一种新常态。 50岁以上人群招聘的岗位主要集中在操作性和服务性较强的岗位,如司机、清洁工、维修工等,年龄较大的人有更广泛的工作选择性和适应性,愿意从事类似的工作的年轻人。不同的领域和职位,比如服务业等。另一方面,对于高经验、管理型职位,丰富的经验和背景成为年龄赋予老年人才的独特价值。尤其是财务、厂长、特殊工种工程师等,拥有独立深入的行业背景、知识技能、跨行业整合资源等“时间附加值”,成为“企业发展的顾问”。重新雇用”。
“在实际就业中,大多数老年人可能还存在一定的障碍,比如就业保障不足、年龄歧视等,因此老年人应尽量选择正规、可信的就业平台。老年人再就业可以不仅有利于丰富老年人的生活,还会带来新的消费和就业机会,从观念上把老年人当作资源而不是负担。”张益同说。
企业说
老年人就业有特殊优势
天津长湖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小城长奴”)是天津市工商会会员单位,是一家提供日常护理、医疗护理、康复等综合养老服务的数字化居家养老单位老年人的物理治疗。提供者。董事长刘峰表示,公司欢迎老年人加入,因为他们在医疗保健行业有自己的特殊优势。当然,他们在就业上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据了解,目前小城长期护理中心共有107名全职护理人员,平均年龄52岁。 “护理人员需要有爱心和耐心,这些品质没有年龄限制,年纪大的人在照顾老人时更有同理心。”刘峰告诉记者,不仅是护理岗位,还有小城长期护理店的咨询、接待等岗位,也欢迎年龄较大的应聘者加入。 “他们比年轻人更了解养老服务的重要性,也更了解客户的需求,在向客户介绍服务和产品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刘峰坦言,老年人由于年龄、健康等原因,竞争力不如中年人或年轻人。特别是对于一些管理岗位,公司希望打造“互联网+医疗”模式。许多老年人对互联网不熟悉,因此这些职位会考虑有经验的年轻人。
“每个群体都有自己的优势,老年人和年轻人在就业上并不冲突,而是相辅相成的。只要把老年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就能发挥出更大的能量,创造价值。”为企业带来更大的价值。”刘峰说。
“佛法”可见
老年人再就业须防范法律风险
“目前司法实践中,认为达到退休年龄的老年人重返工作岗位时,不能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合同关系,而是建立劳动雇佣关系。由于老年工人不能建立劳动合同关系。 ,他们无法享受《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权利。”天津汇华律师事务所律师高璐告诉记者,“很多老年工人在发生纠纷后无法为自己辩护,因为他们不清楚法律权利的差异年龄变化造成的。”
高鲁表示,老年工人之间的法律纠纷大多发生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老年工人在工作中突然生病或受伤,无法获得必要的赔偿。由于老年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无法订立劳动合同蚂蚁家政公司招聘信息,老年职工无法缴纳工伤保险。一旦患病或工伤,老年工人在维权时往往会遇到麻烦。在此,建议老年劳动者在参加工作前就疾病和工伤问题与用人单位进行必要的协商。入职前要进行身体检查,并尽可能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其次,下岗的老年职工无法享受经济补偿或补偿。经济补偿金和经济补偿金是劳动合同法赋予劳动者的合法权利。然而,基于劳动合同的老年工人不能享受这一权利。因此,建议老年劳动者在入职前与用人单位就提前解雇违约金等问题签订书面协议。
最后,老年工人必须学会识别雇主的利弊。时有不法分子以招工为幌子骗取老年工人财产的案件,也曾出现过不法分子虚构职位、骗取工人身份信息进行电信诈骗的案件。
对于企业来说,高璐建议做好风险防范,与所聘用的老人签订书面合同,在入职前对老人进行体检,并购买适当的意外保险。
他山的石头
打造老年友好型社会
当前,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趋势。放眼国外,有很多相关研究和经验可供我们参考和借鉴。尽管不同国家因社会发展阶段、文化理念等差异,面临不同的问题和需求,但各国都在积极探索如何更好地为“银发族”打造友好社会。
在日本,老年人“不退休就退休”的现象非常普遍,尤其是在餐馆、便利店、出租车等服务行业。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80岁以上了。 2021年4月1日起,日本开始实施修订后的《老年人就业稳定法》,要求企业为有意愿的老年人提供就业机会,直至其70岁。近期,与修订的《老年人就业稳定法》一起,还出台了《老年人就业稳定法》、《就业保险法》、《工人事故赔偿法》等六部相关法律,其中明确要求中小企业实施。 “同工同酬”制度。在职业发展方面,日本依托《职业能力发展促进法》和白银人才中心,为老年人提高职业素质和工作适应能力提供重要支持。
在德国,老年人重返工作岗位已成为“新常态”。社会各阶层不断为老年人重返工作岗位创造条件。许多企业都有退休工作计划,社会各界为老年人提供工作时间短、灵活的“迷你工作”。老年人再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餐饮、零售、家政等行业,还有会计师、工程师、经济顾问等,一些掌握高端技术的退休人员更受欢迎。一些退休专家将在德国经济部和企业界的资助下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援助。
在西班牙,如果老年人在达到退休年龄之前失业,政府将根据他们的特长提供再就业机会。例如,具有教师资格的人可以由政府部门推荐继续在补习班或夜校担任教师。政府还将鼓励老年人“微创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生意。例如,如果他们按照规定在节日期间摆摊增加收入,政府将免除他们的税收。
专家畅谈
制度保障必须跟上
“要完善制度设计,完善政策体系,提高老年人社会参与的积极性和便利性,充分鼓励有意愿、有能力的老年人继续服务社会。”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副教授胡文说。
胡文坦言,人口转型和积极老龄化双重背景下“老年红利”的实现,也与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有关。 “现在,不少70岁以下的年轻人在知识、经验、技能等方面具有优势。老年人身体状况良好,对幸福生活抱有很大期望,发挥作用的潜力很大,他们是老年人口的主力军。”老年人人力资源主体仍然可以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如何有效组织和充分利用这些老年人资源,这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
那么,老年人在就业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呢?
“支持老年人再就业,制度保障必须跟上。”胡文表示,在促进老年人就业的同时,要完善相关法律,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然而,我国关于老年人再就业的法律法规仍处于原则性设计和讨论阶段,劳动保障也亟待完善。此外,要开展多元化、个性化的就业培训,赋能老年人再就业;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欢迎和鼓励老年人再就业的良好舆论氛围。
老年人再就业是否与年轻人“抢岗”?
胡文表示,如果能够实现岗位细分,年轻人就业和老年人发挥余力就不会有冲突。有些岗位由于薪资福利、休假制度、晋升渠道等原因,无法满足年轻人的心理预期。而老年人则看重通过发挥剩余能量实现自我价值,对劳动报酬、福利待遇没有最高要求等等,这和年轻人能做的一模一样。相辅相成。有些职位注重经验的积累。比如,医院会邀请老专家、教授。这些老年人重返职场,不会影响年轻人的职业发展。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深入,老年人就业将成为新常态,应该受到全社会的重视。要进一步突破体制障碍,将老年人就业纳入到工作中去。”公共服务体系。”胡文建议,可建立老年人口就业创业的鼓励奖励机制,适当延长专业技术领域人才工作年限,发展公益性岗位,促进灵活就业,为老年人口提供优惠政策。积极促进老年人就业的企业;立足老年人参与社会的需求,探索建立与老年人口再就业需求相对应的培训学习平台,加大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等力度,帮助更多老年人实现生产性就业。年龄。 (张文静 姜宁 王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