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二手车 哪吒汽车10周年司庆遭遇职场悲情三件套:欠薪、降薪、裁员,供应商讨债成生死关键
作者:admin | 分类:二手信息 | 浏览:45 | 时间:2024-12-26 14:08:06作者 |猫哥
来源 |大猫金融专业版
今年10月是哪吒汽车成立10周年。本来应该庆祝的,但员工们却并不高兴,因为他们遭遇了职场三件惨事:拖欠工资、降薪、裁员。
老板们也不放松,因为哪吒汽车此时已经陷入了“四面楚歌”:
1、供应商开始追债,有的直接起诉哪吒汽车,因为欠债4800万;
2、公关公司被拖欠营销费用超过5000万,开始起诉;
3、有的银行更狠,半年就已经开始抽贷20亿;
4、用户开始在社交平台上发帖,却提不到车,销售人员居然开始劝用户退押金。
在这里桐乡二手车,供应商可以决定生死。
车企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真是“旱则旱死,水则涝死”。
比亚迪能够让供应商降价10%,哪吒却被供应商逼到了墙角。
为什么?
很多核心供应商都明确表示,如果想要配件,就必须付款、送货。付款期限是多久?不可能的。
但哪吒付不起。可以想象,下一步可能会是一个恶性循环:没有零部件,工厂就得关门,那么车就无法交付,用户取消订单并退还押金,那么车企就没有钱买零部件了。 。 ……
后来的解决办法就是用车来还债,直接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把车交给供应商。
但更强大的供应商,比如宁德时代,并不接受这一点。
宁德时代既是哪吒的供应商,也是股东。 2021年11月D+轮,成为哪吒汽车投资人。
不久前,哪吒汽车与宁德时代也开启了新一轮的价格和账期谈判。
据说,场面一度非常尴尬。哪吒CEO张勇、董事长方云洲均参与其中。他们提出的方案是,用汽车来还债,并用库存的哪吒GT跑车车型来抵消还款。
但宁德时代却完全不习惯,甚至直接表示,“你丢了面子”、“用周鸿祎不会那么容易”。
是的,原本不好卖的车型,到了宁德时代手里,依然不好卖。如果你想要钱,你还需要一辆车,这其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谈判最终无果而终。
没过多久,哪吒CEO张勇下课了。
很多人可能会好奇。一直是张勇为哪吒挺身而出。下课了怎么能说下课了呢?
这就是哪吒的独特之处。雷军、李斌、何小鹏等创始人都站在前台冲锋陷阵,而哪吒的创始人基本站在幕后。这位创始人叫方云洲,是汽车专业的。在创办哪吒之前,他曾担任奇瑞新能源副总裁。 2018年创立哪吒后,他请来了老同学张勇担任CEO,两人关系就固定下来了。
哪吒成立后也是靠融资。 2017年完成天使轮融资,此后又进行了10轮融资,总计228亿。
2022年,哪吒迎来高光时刻:销量15.2万辆,成为造车新势力中销量第一。地方政府也要求合作。浙江桐乡、广西南宁、江西宜春这些地方不仅是哪吒建厂,当地国资也是哪吒的股东。
当然,最著名的股东就是360,周鸿祎也想分一杯羹,给哪吒提供了平台。不过,哪吒这两年的表现却有些不尽如人意。投资者赚钱确实很难。哪吒真是“惨败”。
近三年,哪吒的毛利率分别为-34.4%、-22.5%和-14.9%。三年亏损183亿,手头现金仅4亿。 2022年的销量龙头也已经曝光,如果先大量购买车牌增加销量,然后再卖掉二手车去库存,那么毛利率肯定不会好。
钱花到哪里了?
造一辆汽车固然要花很多钱,但也花很多工资。创始人年薪4768万,CEO年薪3000万以上。
还有一些支出令投资者感到震惊。
比如张勇上任时,最大的举动就是斥资5亿更换LOGO。不管该不该说,200万一个小米LOGO还是太便宜了。
周鸿祎在直播中听到5亿的时候震惊了,“别再说了,还会暴露更多问题”,“兄弟,你能多卖点车吗?”
19亿真金白银投入,周鸿祎心痛不已。
周鸿祎建议张勇向雷军学习,但张勇在微博上表示自己“不会演戏”;
在工厂里,周鸿祎想要现场直播生产过程。于是,工厂要么在改造,要么在调试。他本来想“打雷军”,结果脸色痛苦不堪,结果被打了。
老周实在带不动这个CEO。
周鸿祎要退役的传闻一直在流传,而目前确实有这样的迹象:
1、部分股份之前已出售;
2、车展上坐在车顶的那辆被称为“最老的车型”,但屁股下面的车却是东风;
3、他高调卖掉了自己的迈巴赫,购买了12辆国产新能源汽车。车名很多,但没有哪吒;
活动都出圈了,赚了足够的流量,但我和哪吒玩得并不多。
周鸿祎对哪吒的评价是“自得其乐”。
哪吒的营销确实是一个短板,但更缺少的是爆款产品。
不过,这也与管理层的经营有一定关系。
本来,哪吒L就有“大众颜值”。尽管周鸿祎吐槽名字很难记,但哪吒L还是一炮而红。
该款售价13万-16万元,上市15天就收到3万元订单。当时的市场评价是“有了哪吒L,哪吒汽车永远不会酷”。
按理说,这个时候应该抓住哪吒L来拉动销量。结果,哪吒推出了新车,但新车销量未能增长,L的销量也被推迟。
7月份,哪吒L销量为5628台,到10月份,只剩下1990台。
现在大家的普遍预测是月销2万元是新能源汽车的生死线,但哪吒10月销量只有6003辆。
为什么跌得这么快?有不少说法:
1、原本的高光时刻,纯粹是因为填补了10万级别的市场缺口,但为了发货,创造了大量库存;
2、内部也比较混乱,有6种汽车、6种智能驾驶解决方案、6家供应商,都互不兼容,市场越来越大;
3、管理层与资本的关系相对于市场、资金、业务越来越大。
按说比较知名的大品牌,有工厂、有产品,是值得保存的,但大家似乎都在观望。
不过后续似乎并没有什么实质性动作。
在解雇CEO张勇时,方云洲发了一封内部信,为哪吒设定了目标:
“我们在全力以赴实现IPO的同时,未来2-3年可以实现一半销量,一半销量在外面。2025年整体毛利率将转正,并且公司将在2026年实现整体盈利。”
又被时间线卡住了。
淘汰赛继续进行。
2017年,造车新势力约有300家。现在有多少人?大约有50-60家公司。
有的被困在PPT舞台上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有的则奋力打出名堂桐乡二手车,最后去了,比如魏玛。
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全球第一,新能源长期以来都是红海市场。
大家都在做什么?
上游量资金,中段量供应链,终端量价格。
反正都是金融游戏,不计成本去抢份额,最后胜者通吃。
何小鹏曾在2023年预测,本次淘汰赛的造车新势力将是:五年后剩下25家,10年后剩下10家左右。
谁最能被抛在后面?
何小鹏预测,下一阶段的竞争是,谁能达到年销量100万辆,谁就能“吃到桌子上”。
年销量100万辆是什么概念?
根据2023年的数据,是丰田的十分之一,比亚迪的三分之一,特斯拉的二分之一。
但对于新势力来说,是理想的2.7倍,蔚来的6倍,小鹏的7倍,哪吒的7.8倍。
这一预测能否成为标准值得怀疑。在这个市场上,成功的可能不止哪吒一个。
我们都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