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

南粤家政工程助力贫困户转型创业,家政业成就业新引擎

作者:admin | 分类:家政服务 | 浏览:91 | 时间:2024-11-24 13:03:37

新华社广州7月13日电题:当保姆也很“高端”——“南粤家政”工程促就业民生

新华社记者 车晓辉 黄浩源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贫困户郭留秀原本来到广东省湛江市的目的是“学做月子保姆赚钱”。没想到,她一路上创办了家政公司。她不仅摆脱了贫困,还带着家乡的姐妹们过上了美好的生活。

郭留秀的巨大变化得益于去年8月在广东启动的“南粤家政”项目。加速了互联网思维、新模式、新技术涌入传统家政行业。 “新管家”正在成为促进就业、保障民生的重要抓手。

家政行业成吸纳就业“蓄水池”

去年9月,受益于对口帮扶政策,郭留秀来到湛江市参加“南粤家政”月嫂培训,期间她发现家政市场潜力巨大:“政府搭建了平台零成本创业,老家的姐妹们也愿意跟着做。”

目前,郭留秀的“江秀家政服务中心”已招收了20多名广西老乡成为正式员工,业务正逐步走上正轨。

月子保姆难找、请保姆你愁、老人照顾不到位……“保姆难”是当今不少城市居民的一大难题。针对家政人员供给不足、人员素质、技能与消费需求差距较大等问题,“南粤家政”工程推出22项具体措施,全面促进家政服务业做精做大。

针对市场紧缺的母婴、居家养老、养老、医疗四大服务业态,“南粤家政”项目重点实施四大培训工程,重点围绕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战略,扩大老区、苏区、民族地区技工院校招生规模。 、建立国内扶贫输出基地和接收安置基地,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培训支持力度。

一年来,广东省组织各类家政服务培训约30万人次。目前,全省从事家政服务的各类企业约1.72万家,从业人员超过100万人。家政服务业成为吸纳城乡劳动力就业的重要“蓄水池”。

新模式、新技术催生“新看家”

家政服务一度被认为是“有实力的人都能做”的工作。在政策鼓励下,家政行业新模式、新技术不断涌现,推动这一传统行业加速转型。

针对社会对家政服务的多元化需求,一些企业对家政业务进行细分,对服务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许多新职业已经出现,例如催乳师、睡眠指导师、存储专家和营养师。通过任务模块的拆解,一些企业还细化了家政服务的分工,如厨卫保洁、新房开业、全屋保洁等,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

互联网的运用也让家政行业变得更加精准、透明、便捷。 “51家管家”隶属于广州维想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记者在其广州总部后台看到,消费者在APP或微信下单后,客服会与顾客沟通具体情况。需求和个性化定制解决方案。对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每项服务的完成情况都有相应的反馈,使服务操作规范化、记录化、透明化。

在“广东省公共养老培训基地”,记者看到不少新型老人辅助器具:翻勺、弹簧筷子、各种康复训练器材等。广州轻工技师学院副院长黄丹峰认为,新工具的使用正在减轻家政人员的工作强度,改进工作方法,推动传统家政向智慧服务转变。

“小切口”解决民生“大需求”

一方面有农民工进城就业的需求,另一方面有城镇家庭育儿、养老的现实需求。 “南粤家政”工程触及促进就业和保障民生两端,以“小切口”推动服务变革,满足民生需求。

立足解决“一老一童”家庭看护、育儿的后顾之忧,《南粤家政》提出到2021年实现培训就业“1000亿”目标:建设扶持50个省级家政服务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和扶持100家家政服务龙头企业;动员引导1000家以上有条件、有能力的培训机构参加培训;每年开展家政服务培训20万人次以上,带动就业创业40万人次以上。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陈一伟介绍,在行业标准方面,广东正在加快建立家政服务业标准体系、诚信体系和服务体系,引领家政服务业发展。制定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推动家政服务业专业化、专业化、规范化发展。

广东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在家政服务行业实行员工制,对员工型家政服务企业给予不超过其招收家政服务员工实际缴纳社会保险费50%的补贴。

在政策杠杆和行业标准建设的推动下湛江哪里有家政公司,家政行业正在成为创业“新热点”。去年8月,张怀雷等四位年轻人带着科技回到家乡江门创业,成立了江门朗怡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湛江哪里有家政公司,将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与“居家养老”融为一体。互联网+家政”,用户可以通过手机进行预订。该公司成立仅四个月就获得首轮投资,目前正在启动第二轮融资。

发表评论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