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辅导:花钱买经验还是自己摸索?效果因人而异
作者:admin | 分类:招聘求职 | 浏览:154 | 时间:2024-09-25 14:02:49在花了近2000元参加了10次面试辅导后,李琳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她觉得“时间宝贵,不想因为一些基础的错误而错失机会,所以就想着花钱请面试辅导班,快速提高。”
但应届毕业生陆远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我花了2000元参加了一个小时的面试,面试完之后,我整个人都惊呆了。”辅导他面试的“老师”告诉他,简历不用修改,需要改进的是思维框架和自信的缺失。陆远很无奈,“这两方面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善的,我感觉自己被骗了。”
面试辅导已经成为一门生意,一些个人或求职机构打着“资深HR”或“资深人士”的旗号,进行有偿辅导,收费几百、几千甚至几万元,效果却参差不齐。不过,与购买面试辅导服务相比,不少求职者通过反复复习面试,最终拿到了心仪的Offer。
面试是求职过程中的重要一步,个人面试、情景模拟、无领导小组讨论、结构化面试、压力面试……春招将至,付费面试辅导会成为通关的“捷径”吗?
为了节省时间并获得有针对性的培训,他们选择付费面试辅导
在了解到面试会经过第一轮面试、第二轮面试、最终面试、HR面试等多轮环节后,李林希望通过付费辅导的方式,进一步了解招聘和面试的流程和信息。
她发现,在一些社交平台和交易平台上,这类服务还有很多,“只要搜索职位名称加上‘面试辅导’关键词,就能找到,比如运营岗位面试辅导、营销岗位面试辅导等,还可以加上你想面试的公司名称,进行精准搜索。”
李琳告诉记者,她辅导的内容主要是模拟面试,“对方会根据我的简历和想面试的职位进行模拟面试,问很多跟职位专业性紧密相关的问题,并根据我的回答给出优化建议。”
在她看来,面试辅导“相当有效”。“看得出对方经验丰富,对职位的理解很清晰,知道面试官的侧重点,还根据我的情况定制了很多回答思路和模板。”李琳说,这些思路和模板在之后的面试中确实发挥了作用,也让她提前熟悉了面试场景,反复训练了表达能力,实际面试时也并不紧张。
陈蓉觉得自己的表达能力一般,如果想更有把握地找到好工作,还是希望通过面试辅导积累经验。她告诉记者,公务员面试,一开始她找过辅导机构面试技巧培训的目的,但报考国企时并不通用。在国企面试失败了几次后,她找到了国企面试培训。
她的面试辅导不仅涵盖面试礼仪、面试流程,还会讲解面试过程中可能涉及的问题,并进行大量面试模拟。“它提升了我的沟通能力,潜移默化中让我更加自信。”
然而,随着社交平台、交易平台上出现越来越多的面试辅导服务,付费培训后就能拿到梦寐以求的Offer并不如求职者所愿。
“之前面试过很多次都没通过,但这次遇到了更好的公司,不想再错过机会了。”为了通过心仪公司的面试,经过一天的挣扎,陆远决定购买机构的辅导服务。
2000元一小时,这是面试辅导的价格。“但所谓的模拟面试,就是常规的面试题,在社交平台上都能搜到,但需要花点时间。”陆远觉得,这一小时的辅导对自己帮助不大,“就辅导了一个小时。”
他在社交媒体上晒出自己的经历,希望大家不要再浪费钱了。他告诉记者:“面试了几次,我觉得只要回顾一下过去的面试经历,就不会有问题了。”现在,他已经收到了一份相当不错的offer。
在他的帖子下,有人表示,“花了3200元参加了45分钟的辅导,结果面试都没通过。”还有求职者在社交平台抱怨,自己找了面试教练,“但教练看不起我,因为我这不懂那,我问问题还说我反驳他,很郁闷。”
尽管成功“拿下”了工作,但李林仍坦言面试技巧培训的目的,无法直接判断很多面试教练是否靠谱,“只能根据他们面试了多少家公司、拿到了哪些offer来推测,有的人也会直接透露自己的专业背景,但真实性无法考证。”
付费面试辅导没有统一的价格标准,完全由机构或个人决定。记者咨询了多家提供面试辅导服务的商家,发现大多数商家都是根据个人简历质量来给出面试辅导的报价,价格根据求职者所在的行业、职位不同而不同,从每小时一两百元到几千元不等。
在李琳看来,面试辅导本质上是一个“花钱买时间”的过程,“把在网上查找各种面试经验、自学面试技巧的时间压缩到一两个小时的一对一辅导中,这种私教服务的定价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陈蓉也是通过社交平台找到这类培训的,她表示,国企的面试培训相对便宜,2-5天大概几千元,但公务员的面试辅导就比较贵了,“几万元是正常的价格,因为公务员面试辅导一般需要10天左右。”
回顾面试,自行探索,你仍然可以获得报价
记者发现,很多应届毕业生即使没有面试辅导,也能通过面试,他们的“法宝”就是不断复习面试内容。
2024年年初,北京邮电大学硕士毕业生闫哲收到了第九封校园招聘的录取通知书,这是她“投了七八十家公司简历,经历了二三十场面试”之后的结果。
“去年下半年的求职‘战线’格外长,投递的很多简历都被忽略了,竞争压力很大。”闫哲觉得自己的面试通过率似乎“不太理想”,“今年上半年或许还会继续这样,但只有不断面试,才能拿到最终满意的Offer。”
在她看来,面试很重要,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可以搜索社交平台上分享的相关职位面试经历,或者请教有经验的前辈。”
给闫哲印象最深的是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的面试,面试官问的问题非常多,从简历到开放式问题都看得非常仔细,面试持续了一个半小时。
“面试官看上去并不友善,整个过程非常紧张。当面试官严厉地表示面试结束后不许透露任何面试问题时,我非常害怕。”她后来反思,自己从未面对过如此压力的面试,或许是当时的胆怯让她输掉了面试。不过,经过这次“高压”经历,她能够以坦然的态度面对任何面试官。
后来,经过多次面试,她觉得在一次银行面试时,“我稳定的状态给对方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我能直观地感受到面试官对我的反馈,他们对我过去的经历很感兴趣。情绪稳定也能让我在现场表现得更好。”
闫哲告诉记者,在多次面试失败后,回顾面试过程其实能缓解焦虑。“如果是线上面试,我习惯先全程录音、回顾,找找自己答得不好、逻辑不清晰的地方,并进行总结,避免下次再遇到同样的问题。”
记者发现,面对屡屡面试失败,像彦哲一样主动回顾自己经历的求职者还有很多。在某社交平台上,“面试失败回顾”群已聚集3万余人,群口号为“希望我们能在失败中前行,成为无敌的圣斗士”。还有群员在群里寻找面试“伙伴”,一起共渡难关。
2023级毕业生小戴也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的面试复习经历。
在回顾一次失败的面试时,她写道:“前期,他们注重岗位准备,没有将自己的经验与岗位挂钩,积极性不够。”在回顾一次通过的小组面试时,她提到HR评价他们“学生心态”太强,“广告岗位的目的是为了帮老板赚钱/变现,可以从付费推广、报价单、预算等角度去服务和维护客户。”
小戴至今还保留着找工作时做的统计表,上面详细记录着自己应聘的公司名称、是否通过笔试、是否通过面试等。“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要给100家公司投简历,然后就等着面试。”
尽管她广撒网,但通过简历筛选的职位只有30个左右,进入面试阶段的更是只有10个左右。她告诉记者,“每次网络面试都会录音或录像,我也会把每个人对面试官问题的不同回答录下来,总结自己表现不够好的地方,比如太紧张或者没有准备相关知识等。我也会发现自己的优势,在下一次面试中更好地利用它们。”
后来,她凭借面试表现优异,拿到了深圳一家科技公司的录用通知。入职后,面试官告诉她,这个岗位有近百名应聘者,她之所以被选中,是因为专业性强,表达能力强。她说:“很多职场人士也提到,面试其实就是考验你有没有‘价值感’,是否觉得自己能胜任这份工作。”
选择面试教练时不要盲目跟风
刚刚毕业的林正通过社交平台为一些应届毕业生提供有偿面试辅导,不过他提供的面试辅导内容只与自己目前从事的职位类似。
在他看来,企业面试的重点是“了解企业及岗位具体的人才需求”,明确了需求之后,才能更好地“适应”,“更有针对性地展现自己的优势或特点,吸引面试官”。
“对于面试积极性不够高或者存在拖延症的学生来说,参加面试辅导也能督促其做好面试准备,帮助其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完善和提高;对于缺乏相关工作经验的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补充岗位知识,也更有利于提升自信心,弥补技能方面暂时的不足。”不过,他也认为,是否选择面试辅导,还是要看个人的实际情况,没必要盲目跟风。
林政表示,不管有没有面试辅导,最终还是要靠求职者自身的努力,“对公司的了解、技能的积累等等,最终还是要靠自己的应变能力。”
北京某高校招生就业处的一位老师谈到,目前面试辅导市场良莠不齐,有些毕业生确实通过辅导发现自己在面试对话中存在的问题,但也有些学生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被骗钱。
“很多‘面试高手’其实在每一次面试中都会有一点点进步,他们会仔细记录、整理、思考,不断提升自己的表现。”在他看来,如果能养成每次关键面试后都进行复习的好习惯,即使可能失败很多次,但和第一次面试相比,你会发现自己在不断成长。
他建议,在回顾面试之前,要先找出失败的原因,是专业能力不足,还是面试技巧不足。“要回顾自己的具体回答,揣摩问题背后的意图,还要回顾自己的语言表达、沟通表现,甚至在面试现场的外在形象,比如是否认真听取对方提问,着装是否得体,是否自信满满等。”
BOSS直聘职位研究员山弓也提到,企业招聘时主要看“NASKE”模型(即(能力)+Skill(技能)+Skill,指人性,比如聪明、正直;可以培养的基本能力,比如听、说、读、写;职位所需的技能;领域知识;工作经验)。“不同公司做事的风格和逻辑不一样,招聘时看重的重点也不同。具体来说,面试前要多方面了解公司用人偏好和价值观,提前预判、做好准备,在沟通中重点展现以上五种能力中的一种或多种。”
他认为,大多数情况下,决定求职者能否拿到Offer的因素包括过往经验、专业能力、个人素质,以及最后的面试技巧的匹配程度,而面试技巧正是面试教练经常传授的内容。“如果你的目标是拿到Offer,那么就应该把80%的精力投入到‘选对岗位’上,利用好这个杠杆,才能事半功倍。在意识到面试辅导并不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可以谨慎选择付费面试辅导。”
山公建议大家要有防骗意识,避免过于急功近利。如果发现对方自称有“保底通过”并承诺能拿到offer或者有大公司内幕消息,不要轻易相信。另外,不要盲目追求“最好”或“最贵”,要结合自己的实际,选择最适合自己当下需求的。
他特别提醒,求职论坛、社交网络上,关于面试准备和“面试答案”的资料很多。“有些同学容易陷入其中,收集大量资料,死记硬背答案。越记越紧张,心理学上叫‘故意颤抖’,越是瞄准针眼,手抖得越厉害,越是不在乎,越容易瞄准。要充分准备,避免过度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