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盯数字赋能与设备更新,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与提能升级
作者:admin | 分类:二手信息 | 浏览:34 | 时间:2024-09-07 13:03:17聚焦数字化赋能,加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全力推动工业“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加快扩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面,构建数字化转型服务体系,增强数字化基础设施支撑,加快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全覆盖。
聚焦设备更新,推动重点行业产能升级
围绕重点行业装备更新,实施技术改造项目5500个。
围绕纺织、化纤等传统优势行业,加快淘汰低效落后装备;针对光伏、动力电池等技术迭代快的新兴行业,加快高端先进装备更新升级;围绕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浙江二手工程机械,大力推广绿色安全装备;同时,推动各行业试验检测设备更新升级。
狠抓装备供给,推动装备制造业做大做强
聚焦急需短板装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和首创工程研究项目;发挥工业母机、智能仪器仪表竞争优势,强化中高端装备和新技术产品供给;大力推广智能化成套装备和整体解决方案,推动装备制造业服务化转型。
聚焦以旧换新,促进优质消费品规模化供给
整理发布浙江优质产品目录,支持浙江企业开发适销对路产品,开展浙江优质产品推介对接活动,推动浙江优质消费品市场积极拓展。
总体目标↓↓
2024
力争实现“四个10%”的目标,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技术改造投资、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消费品工业收入增长10%。
到 2027 年
全省工业装备投资规模比2023年增长3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3%、75%;新建未来工厂80个、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600个。
◆
浙江省交通运输厅
上周,省交通运输厅印发了《浙江省推进交通运输领域大型设备更新行动方案》。
对于基础设施
重点推进高流量公路网数字化改造和内河高等级航道网数字化改造两项工作。
到2027年,完成高速公路网、内河航道网数字化改造各1000公里以上,努力扩大通航能力10%。
物流设备用
重点推动新能源重型卡车、新能源内河货船、内河集装箱船的应用,以及老旧营运车辆、船舶淘汰和邮政速递设备更新。
到2027年,推动新增新能源重型卡车500辆、新能源货船30艘以上,提前淘汰老旧运营柴油货车2万辆、老旧内河货船800艘。
对于公共交通
重点推进公交车、出租车、客渡车辆新能源升级、航空装备绿色化、智能化升级、老旧铁路机车更新改造五项工作。
用于交通建设
重点推进交通工程机械、港口机械更新换代两项任务。
到2027年,计划更新工程机械920台(套)、港口机械设备70台(套)。
为了安全
重点推进两项工作:更新道路、水路专用应急设备。
到2027年,将分别新增375艘、200艘、14艘应急救援船。
关于技术标准
重点推进交通装备技术标准提升和首台套交通装备研制两项任务,计划培育5个以上综合交通产业集群试点项目。
◆
浙江省商务厅
此轮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核心是在尊重消费者意愿的基础上,用智能、安全、环保的消费品替代能耗高、排放高、使用寿命长的旧消费品。《浙江省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积极推进汽车能源替代
在车辆购置环节,充分释放国家政策红利,协调使用各级财政资金推动汽车和非标电动自行车报废更新,引导推出优惠政策金融产品浙江二手工程机械,降低购车成本。
在车辆使用环节,我们会同相关部门完善充电(换电)、停车等基础设施。
在二手车交易环节,支持二手车销售经纪商向经销商转制,扩大二手车出口。推进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规范汽车后市场配件和售后服务网络流通秩序。
在汽车报废环节,鼓励企业利用数字化平台开展便捷服务和精细化拆解,进一步完善回收拆解体系。
积极推进家电智能化升级
鼓励地方政府对列入目录的绿色智能家电给予购置补贴;完善旧家电回收网络,统筹布局再生资源回收设施,培育发展“互联网+上门回收”等新型回收模式;提升便民服务能力,鼓励家电企业提供旧家电回收、新家电配送、拆装家电“一条龙”服务。
积极推进“新”家居厨卫
实施“厨卫置换”家装惠民工程,推行家装厨卫消费新模式,鼓励家装样板间进商场、进社区、进平台,提升消费便利化水平。
目标是到2024年,通过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实现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15%、家电销量增长5%、新建再生资源集中分拣中心30个。
◆
浙江省市场监管局
4月8日,经省政府批准,省市场监管局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了《方案》(←点击左侧蓝字查看详情)。《方案》具体包括4个方面15项内容:
加强能耗排放技术标准升级
加快完善工业大脑、企业数字化转型、碳排放与碳足迹等数字化、低碳技术标准,研究电梯、燃气管道等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协调优化节能降耗标准体系,推动制定水、大气等污染物排放标准,有效带动装备升级。
加强产品质量标准
完善电动自行车标准,推动汽车标准升级,加快家电产品标准更新,加强家庭装饰消费品标准引导,加强新兴消费品标准供给,有效促进消费品以旧换新。
加强回收标准
加强绿色设计与评价标准建设,完善废旧产品回收、流通和交易标准,完善梯次利用、再生利用材料质量标准,支撑产业有序顺畅流通。
加强标准实施应用
强化企业执行标准的主体责任,强化强制性标准的实施应用,加强标准实施的监督管理,充分释放标准化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