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

什么是房地产“白名单”?做什么用的?

作者:admin | 分类:房产资讯 | 浏览:24 | 时间:2024-03-04 19:20:55
近日,房地产白名单一词进入大家视线,很多人不知道政策和具体内容,今天工地牛马带大家简单了解一下。
1.什么是白名单?
1月12日,住建部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通知》,明确要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同时指出协调机制将根据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建设情况及项目开发企业资质、信用、财务等情况,按照公平公正原则,提出可以给予融资支持的房地产项目名单

1月26日,住建部召开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部署会,35个重点城市相关负责人参会,旨在加快落实相关举措,加大项目融资支持力度,同时第一批房地产项目白名单在1月底陆续落地。从发布通知到第一批项目落地,历时不足1个月,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较快的推进节奏极为少见,一方面,本次融资协调机制有主要牵头部门,提高了推进节奏和效率,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当前稳定房地产市场的迫切性。
住建部要求首批房地产融资项目进入白名单需要满足5个条件,分别为:
   (1)项目处于在建施工状态。如果项目短期停工,但资金到位就能复工建设和交付的,也可以纳入;(2)有与融资额基本匹配的抵押物;(3)确定一家贷款主办银行,并建立贷款资金封闭监管制度;(4)预售资金未被抽挪或抽挪的预售资金已追回;(5)制订贷款使用计划和项目完工计划。
解读:白名单可以理解为目前地方政府对当地良性发展的房地产项目的一种公开,能够进入白名单的项目肯定属于没有烂尾且能正常交付的,因为在住建部门和金融部门的双重监管下,相对更有保障,变相告诉大家这房子没有问题,资金到位、并且能交付。
2.白名单的作用和用途?
白名单政策:一方面可以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另一方面也将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同时,短期核心一二线城市有望继续优化需求端政策,北京、深圳政策优化预期明显增强,促进购房需求释放。需求端和企业端政策协同发力,有望推动房地产市场逐渐企稳。
本次融资支持从企业转到项目,对集团公司债务风险和项目公司开发运营风险进行有效区分,可以避免金融机构对债务违约房企的所有项目搞“一刀切”。
解读:白名单一方面向市场反馈能够让更多持购房欲望的观望者打消疑虑,另一方面也向融资机构说明了项目本身的合理性及优越性,促进房企能够更方便快速拿到贷款,盘活项目。
3.白名单的明细。
目前根据数据,26个省份170个城市已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提出了第一批房地产项目“白名单”并推送给商业银行,共涉及房地产项目3218个。第一批房地产项目名单中,84%的项目属于民营房企和混合所有制房企开发的项目。
根据中指数据,2021-2023年22个代表城市(市本级)共成交5353宗涉宅用地,成交规划建筑面积为5.7亿平方米,总出让金超6.2万亿元。经过梳理,22个城市符合前述四项标准的项目共有3100余个,其中一线城市中,上海有近190个项目,广州超120个,北京接近100个,深圳超50个;二线城市中,成都、南京、西安、济南等城市项目数量均超200个,青岛、苏州、天津、杭州等城市项目数量超150个。

    

    根据梳理结果,从企业角度看,符合上述四项标准的项目数量,保利发展最多为172个,其次是中海地产107个、华润置地101个,然后龙湖集团、招商蛇口、绿城中国、建发房产和万科等均超过80个,再者是中国铁建、越秀地产、滨江集团等也都有超过60个。从城市分布看,保利发展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佛山和东莞项目数量较多均超过10个,中海地产在北京项目较多,华润和龙湖在成都项目数量较多,绿城中国和滨江集团在杭州项目较多。

需要注意的是,进入“白名单”,并不意味着这个房地产项目就能够获得金融机构的融资,“白名单”只是个推送名单,最终的决定权在金融机构。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加快落地见效,将有效缓解房企资金紧张问题,支持项目开发建设交付,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目前,由于政策属于第一批实施,只有部分直辖市及省会城市。出炉了白名单,但是根据推测,后续将会完善出炉。名单的房企及项目可以推断出为本土企业、本土项目为主。感兴趣的可以去当地省住建厅官网查询。

从最新落地的消息不难发现,“项目白名单”在保交楼背景下的属地色彩,即优先保障本土房企、本土城投。例如从湖北省的来看,最新一批名单里面武汉城建的开发项目就占28处。从长远角度来看,白名单的实施,算上是目前对市场项目的一剂“强心针”无论从力度还是反应速度来看,都是空前,大家拭目以待。

数据信息来源:中指数据研究院。

发表评论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